星期二, 2月 17, 2009

Jason's Market Bakery

約莫十二小時前,才剛吃完好吃的當日點心油煎紅豆餅,腦袋已經在打轉晚上該吃什麼好。

ㄜ,好吧,說老實話,大概中午過後就在想晚上要吃什麼了。最主要當然是因為愛吃,其次則因為減肥中,對食物更會斤斤計較;三者中午到銀行辦事,搞的沒時間去買預定的飲料,只好整個下午一直灌水,想說順便試試看傳說中的「喝水喝到飽」究竟是否為真。

本來理智戰勝慾望,打算乖乖在公館的富利得利購買清淡的裸麥麵包,豈料今天將近七點辦公室就做鳥獸散,離晚上英文課時間還早,給了自己「這是上帝旨意」的藉口,到101樓下的Jason's Market Bakery購買本來被判定出局的麥胚麵包。

名為麥胚麵包實在太委屈其豐富的多的內涵。這個麵包我大概吃了近五次,每次想放鬆一下時就會想買個來啃啃:是的,它其實不太健康。扎實的裸麥是其得以捍衛健康知名的唯一利器,不過一來整個麵包口感雖乾但其實以台灣所謂歐市麵包來說實則偏潤滑,可知用油不少;其次內夾的火腿與塊狀乳酪,好吃是好吃但是鹽分頗高。不過這早已是世界上千千萬萬定律的之一,要講究好吃最好就別去管什麼健康養生的問題。最後,這個麥胚麵包其實頗大,目測直徑約6~8公分,長度大概15公分,加上偏扎實緊密度,份量著實不小(其實只要聽聞販售小姐在詢問「是否要切」,就能判斷當時正躺在櫃臺上的麵包在一般人心中的份量定位,雖然我絕大部分都乾脆回答不必切---不太費功就能俐落解決通常如臉般大的麵包,向來是我的強項 > <")。

麥胚麵包其實很符合Jason's Market Bakery麵包的特徵:麵團主體不是太優(不光歐式麵包,連日式調理麵包亦然,絕大部分---如章魚頭外型且個頭龐大的脆皮吐司與切塊賣的大法國麵包稍微好些---口感鬆乾纖維過短,以其生意不惡想是揉製而非新鮮度的問題),但用料通常很捨得。也是因為用料實在,我才喜歡上這家麵包店。

大概是兩年前,某個週末結束在四獸山繞來繞去的行程(沒辦法,四獸山坡度不高長度不長,要達到運動量非得像傻子般來回多繞一下),想說去101買個甜點吃,看到「紅豆雙餡」,本來只是隨意一夾,卻對其沈澱澱的重量非常吃驚,決意買下一探究竟,而被其中非常飽滿的餡料震攝---不誇張,雙餡指的是顆粒紅豆泥與卡式達醬,餡料多到邊咬要邊從咬出的麵包缺口吸吮一下,免得餡料掉落---用現代流行的話,就是「爆漿」啦。再者我要說,Jason's Market Bakery麵包的特徵之二,是餡料的好吃程度大大超過麵包體,上述紅豆泥與卡式達醬皆飽滿用料實在,雖篇甜但恰恰對我這個螞蟻的胃口。

類似傑出表現的家族,還包括同樣是圓圓個頭的芋頭雙餡,以及斜切成菱形、外皮看似年輪的一系列,包括芋頭與卡式達、紅豆與卡式達、咖啡與卡式達,及抹茶與紅豆---是的,想必麵包店本身也清楚,卡式達醬是鎮店之寶之一。

不過我也必須說,自從去年原物料上漲那一波,我感覺這些卡式達與它的好兄弟們,份量上有縮水的趨勢;即便現在物料下跌,似乎也沒見它們長胖回來過。

其實不只Jason's Market Bakery,很多麵包店的很多種麵包都出現類似狀況。對我來說,大尺寸麵包的一去不復返,真是叫人非常傷心。

anyway,來者不知是否可追,但往者的確已矣,多想無義。咱繼續。

Jason's Market Bakery的雜糧棒也不錯,小小一根,但「亂七八糟」的五穀雜糧非常實在地緊緊相擁,賣相不好但嚼起來頗香;「乳酪塔」似乎也是店的熱賣商品,不過我從來都是嘗切成小塊的試吃大小,猜想整個入口也許偏膩吧。

唯一略為背反「料好」的,是焦糖核果丹麥(底座為丹麥麵包,麵包中空處先注入焦糖漿,上頭堆疊各式核果)。奇怪這個麵包的屬性,應該是Jason's Market Bakery的強項,但我試了幾次,丹麥麵包體不用講,連核果與焦糖漿等,比不上Johon的類似產品(說類似,其實兩者外型非常像,整個麵包的「結構」搭配也很像)。不過口味這種事很主觀,這樣的評比結果,也是我個人的想法罷了。

最後,之前提到的章魚頭麵包。其實它名為脆皮吐司,不過外型實在很像八爪章魚去掉長長彎曲的八隻腳。以這種外型做麵包不多見,做脆皮吐司更少,起碼我沒見過。約莫69元一大個,經濟實惠。特地記上一筆還有一個原因:好吧,我承認,底下是炫耀文---某次面試結束,不預期地看到這個鵬然大物,當下就決定買下,然後沿忠孝東路往火車站方向,一個人邊走邊吃,大概走到二段、也就是善導寺附近才嗑完,大概花了30分鐘。挺飽的,也挺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