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嚴重澱粉控,逛麵包店比逛服飾店百貨公司還勤奮熱誠,一看到徐仲先生「麵粉風味品嚐會」訊息公告,顧不得生性孤僻內向,想都不想直接舉手。得知報名成功,心裡非常期盼。
從高中開始「吃起麵包」。不過由於是一個人,土土地吃,直覺地吃,十多年下來,味覺雖然要是沒一點進步也未免太遜,卻也始終停留在個人喜好的層次,「啊好吃」,「ㄟ不喜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午後,飄雨。是最討厭出門的天氣,卻收穫良多。原來麵粉,其實是所選擇生活方式,與呈現,的一種表達。
不同國家對麵粉的分類方式,背後所反映的,是該國的飲食習慣,風土氣候,人文民情。
不同國家對麵粉的喜好,建立的要求規範,其實是在講,每個在地,層層堆疊出的,文化,歷史,與記憶。
台灣社會,習慣用新鮮麵包佐餐,像各式大小種類三明治。在比方說義大利,吃剩的隔夜麵包,吸水力較強,講穿了其實就是變乾了,所以拿來,丟進帶有湯汁的燉煮菜餚裡,重新吸飽飽汁水之餘,卻展現出的是和身為新鮮麵包前半生截然不同的生命力與情調。
也比方說,台灣人偏好餡料,吃麵包如此,吃披薩如此。但也有在義大利偏遠山區的某間小小披薩店,年輕店主堅持用號稱麵粉界LV的Marino麵粉,做出各式長方形披薩,勤勤懇懇,守著其一小方天與地,守著自己的理想與堅持。相信即便在紛紛繁複各式食材裡,好的麵粉,仍會謙虛悠悠,但固執地顯現自身存在感。
麵粉價格有高低,也的確有較香與較不香,較細緻與較粗糙,較足的彈力與較不足。只是回歸到起始點,回歸到最衷,不過,就是選擇罷了。
偏好口感細緻柔軟者,有之。
偏好直接撲鼻香氣咀嚼感者,有之。
也當然,有嗜好更隱微氣味與齒舌感受者。
於是說穿了,麵包師傅,披薩師傅,饅頭師傅,麵條師傅......麵粉是操作,是組合,是選擇,是烹飪煮食者心中設計概念與想法的呈現及傳達。與其問好壞,不如問,這個吃進嘴裡的,有符合原本的期待與設定嗎。再推遠一點,當提到某一款麵包,比方說法國棍子,義大利拖鞋,台灣蔥花波羅,日本紅豆湯種,美國貝果酸種,一項一項又一項,都是抽象概念,正是靠製作者的意念與實踐,抽象成為具體,成就其得以被踏實碰觸的實質生命。
以Marino製作瑪格麗特,初入口,前味,是口腔湮沒漫天的起司、蕃茄醬與略微點綴羅勒氣。細嚼之,耐心,幽微香與細緻組織度,始淡淡發出。
牛肚有嚼勁又柔軟易吞咬,熟爛度恰到好處。是當天我最喜歡的菜餚。
閃亮亮羊五花,小小一碟,卻威力不容小覷。
油脂豐富,羊咩咩特有的羊咩咩氣味並不惱人。小小一口就可以配很多份量麵包。
同場加映大放送番紅花烤春雞,脆香外皮真好吃。
一陣吃喝很高興,但是大夥兒仍盡忠職守,把持住品嚐學習之姿之心,評鑑用的麵包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卻努力留到最後,期待嚐嚐熱冷溫度造成的差異。
感謝 Trattoria di Primo,無條件提供此次品嚐會食物與場地。身為餐廳業者,這樣的心胸讓人敬佩。
當然服務也是沒話說。從進門至結束,始終親切與細心。平常需要付費的礦泉水,也無限制提供喝到飽。
其實這家餐廳之前就來過,當時只覺得其麵粉類製品嚐來細緻特殊,如今始知曉,是Marino在背後發威之故。
向來是徐仲先生的忠實粉絲,勤快拜讀「從產地到餐桌」是每隔數日就要做的例行公事。感謝徐先生無私分享,不論在網路上,或者這樣的實體。食物的溫度,靠想像,也倚賴實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