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8, 2011

過日子

此篇無他,唯過日子。

天氣如何濕冷陰沈,意志無論低落,我們仍舊啃雞排熱燙酥脆,喝滾潤沸沸四神湯。

天黑霾霾風照舊刺骨,身與心打擊從來沒有停。沒人看在雞排與四神湯份上放誰一馬。

房舍陋簡霉腥油炸蒜早混混相融,分不清依舊留著沒走由於未竟那一股氣或日常瑣瑣碎碎這絆那絆。

或許其實不過是,每天晨起早操,煮三餐手推車洗碗盤,大夥兒吆或著,齊齊做了有力氣。

此篇無他,唯雞排與四神湯。



















星期五, 3月 25, 2011

@蝸居.1

「時間就像奶牛,擠一擠總會給你個兩滴。」

星期三, 3月 23, 2011

@pasta.6

「不要自顧自地單相思;盡全力去誘惑。」

星期二, 3月 22, 2011

@pasta.5

「妳知道我有多少個不能喜歡妳的理由嗎?」

「我只要去想我喜歡你的理由就好了。」

星期日, 3月 20, 2011

氣球四角獸

我做的(得意~)

小粉紅


假面波堤獅


小白


小大白


小小白

星期六, 3月 19, 2011

@廚房女神:放肆起司蛋糕,燉煮雞

◇ 放肆起司蛋糕

「凡事都要有節制,包括節制在內。」

「讓材料過度興奮地結合。」

「底下還是像大腿內側一樣嫩。」

◇ 燉煮雞

「家常菜的重點在於過去;不是歷史的過去,而是它自己的過去。」

「煮牠與吃牠,都是虔誠的行為。」

「我熱愛、信仰、感謝雞,但是必須粗暴地對待牠。這是肋骨折斷的聲音。剪下腳踝,丟進湯裡,煮出味道。」

◇ 宵夜

放縱起司蛋糕一塊,上頭記得灑把火山豆。

星期二, 3月 15, 2011

阿婆@古早味‧徐 / 新竹

今天阿婆中午就在那裡了。

氣溫驟降,抵挨餓的能力也下降。

紫色芋頭糕與綠綠草仔粿同樣各一小小山堆;最旁邊仍舊是碗粿。

不過,ㄜ,一碗碗,全均一白。

挑了剉簽的芋頭糕,付錢,假裝不在意地,隨口輕輕問。

「今天沒有紅豆的喔?」
「ㄏㄚˊ?」
「紅豆碗粿啊?」
「喔,那個喔,好像不好吃所以沒有賣了。」
「是喔。」
「你喜歡吃喔?」
「對啊。」
「我是覺得太甜啦~」
「ㄣ.....我覺得一般人可能覺得太甜啦,不過因為我喜歡吃甜的,所以就很喜歡啊~」
「那明天做給你好不好?」
「可是這樣不會很麻煩嗎?才一點點.....」
「不會啦,不會麻煩。」
「真的可以嗎?」
「那個紅豆我都自己煮的。」
「是喔,很好吃耶~」
「那明天幫你做兩個。」
「好,明天我會過來拿,兩個喔~」

其實去過攤子好幾次了,不過阿婆似乎從來沒認住我,每次買粿付錢,都是重新開啟的一段對話。

不過無論如何,明天,阿婆要為我做紅豆碗粿。

星期一, 3月 14, 2011

@pasta.4

「原來鄭恩秀的pasta是這種味道,我會記住的。慢走。」

星期日, 3月 13, 2011

肉桂捲、富士山、紅豆麻糬、蘇門答臘蔓越莓巧克力、裸麥麵包@六福皇宮

一直以來若是夾了甜麵包吃,通常都是貪圖餡料,比方濃濃稠稠的紅豆粒、芋頭泥、潤滑滑奶酥。麵包則幾乎都是敗筆,既塌又扁且乾,唯一唯一,也是很偶爾很偶爾,餡料吃著略感甜膩時,充當白開水的作用。

不過六福皇宮的甜麵包,卻幾乎每每打破我對甜麵包的壞印象。餡料自然是好吃的,不過卻不如其他家甜麵包因為對麵包體沒信心或說穿了就是不在意,常常乞丐趕廟公成了主角。

柔軟、澎潤又有彈性,發酵與膨鬆適度,和餡料搭配良好。

肉桂捲聽說是招牌之一。好大一塊彷如單顆單顆賣的吐司。好吃的醬料似乎是肉桂摻和著花生醬,不死甜卻又讓生肖螞蟻者牽掛再三。唯一抱怨是包裝,讓好吃的甜料每每大把大把巴在塑膠袋上,在馬路上邊走邊吃,不能放肆舔淨塑膠袋,又時時得擔心風一吹頭髮黏著袋子。

富士山(巧克力豆)則聽說是招牌之二。不知道是否可算做花旗麵包的作法,總之一層層捲起,不只好看,也讓口感更豐富。除了頂上頭灑巧克力豆,麵包層層間捲著巧克力醬,不太甜,麵包體非魔鬼蛋糕類濕潤,卻滑潤有餘一點不乾澀。最驚喜則外層捲皮略略硬,增添咬餅乾的口感豐富與趣味。

紅豆麻糬(非雜糧紅豆麻糬)則是鄙人吃過同類中最好吃的。其實我向來最介意的紅豆粒與麻糬,包在這款麵包裡的比例都不多,所以還是贏在麵包體,咬著咬著眼淚都快流下,心想原來紅豆麻糬的麵包體也可以這麼好吃,怎麼其他店都做得這麼難吃呢。

麵包體而非餡料是為六福皇宮強項的證據之一,還在蘇門答臘蔓越莓巧克力。火山豆奶酥皮蔓越莓巧克力,份量幾乎快和麵包體相當,卻是最愛吃餡料豐富到滿滿蓋過麵包者如鄙人,給六福皇宮最低分數的甜麵包。

最後還有一點得誇讚:這家的麵包定價不算貴卻也不算便宜,拿在手上重量也一般,卻每每得吃了後才瞭解是完全不偷工減料,尤其是麵包體的不偷工減料,柔軟有彈性,卻又份量十足,定上的價錢一點也不能說貴。

歐式麵包應該也不太差,以只吃過的裸麥麵包,雖然非堅硬韌牙者屬,卻擁有良好的彈性與嚼頭,並且香氣樸實迷人,應該很合台灣人的接受度。

@pasta.

「但是把廚師硬是分門別類的話,這可是chef 的傲慢。」

星期五, 3月 11, 2011

@pasta.2

「加油,廚師小姐!」

星期三, 3月 09, 2011

紅豆碗粿、秋之果、菜盒子

其實是今天吃到肚子裡的東西。

紅豆碗粿@古早味‧徐 / 新竹

每次去新竹經過sogo,都會習慣性看看阿公阿婆在不在那。紅豆碗粿今天第一次看到;靜靜躺在沒有冒煙的蒸籠上。

「阿婆這是新的呴?」
「對啊,紅豆碗粿,也不知道好不好吃。」
「那我吃了再來跟你說。」

阿婆很體貼交代,因為不是熱的,所以有點甜喔。對屬螞蟻的我來說不啻是好消息。

外觀像過年的紅豆年糕,只是紅豆更多還夾雜幾顆蓮子。牢牢黏附在塑膠碗裡無法扣出,只能老老實實一匙匙用湯杓挖著吃。

請想像范仲淹將稀飯拿去雪地裡冷冰凍結不過還沒凍到硬,然後是紅豆口味;或者比較黏稠的統一布丁;或者一樣糊成一團但是少了油份因此清爽些的麵包布丁。

對於喜歡黏糊糊又夾雜咬感(豆子)甜食者而言,真是心滿意足。一大碗25元,即便拖過下午四點才進食也立即舒服滿意。

這家攤子除了粽子無法邊走邊吃,其他全嘗過了。

口感最Q是菜包,綠綠那種客家菜包,除了蘿蔔絲,最叫人驚喜包進客家福菜。

其次是芋仔糕兩種,記得一葷一素,芋頭不論挫絲或切丁,滿滿豐富蓋在上頭,香菇與胡椒味道掌握恰恰好。即便葷者,連我不太吃肉的人也吃得很順口,不是一咬下去滿滿膩油流出那種。

碗粿(鹹)食則應該是原料之故,非Q彈而是綿密粉感,很新鮮。上頭只搭配蘿蔔乾。氣溫低冷某日,拎著阿婆細心幫我扣到塑膠袋裡方便吃食的碗粿,衝到客運上頭座位安頓好,就著薑汁醬油,不太需要用到牙齒,希哩呼嚕吞下,暖到眼淚鼻涕齊流。

曾在早上十點的東門市場看到阿公擺攤,中正路屈陳氏前面位置則中午一、兩點空著,但三、四點左右就能看到阿婆靜靜坐在攤車後方。




秋之果@黛麗斯/忠孝新生

這家麵包店偶爾經過會去晃晃,有種天然酵母較扎實口感摻雜核桃葡萄之類的麵包還不錯,其他一般般。今天買的是放在冷藏箱的秋之果:其實也就是一整顆柿子經過處理(挖空?),塞入紅豆餡與麻糬。令人欣賞處是一口咬下,柿子、紅豆、麻糬三者各自有存在感,又相互好好地並存交融。不到女生拳頭大小,大食者如我吃畢也覺滿足。一顆要價70不算便宜,送禮倒合適。店家建議離冰箱數分鐘後再食用,應該是更柔軟,不過估計得配茶或咖啡,否則或許太甜。


菜盒子@江蘇菜盒子 / 忠孝新生

這家在那棟住宅未拆遷前只是個路邊小攤,老闆娘還常常巴巴望著往來路客。後來遷到巷子裡,生意似乎更好,不變是那個勤勤懇懇老闆娘,永遠笑盈盈,溫暖活力。

這家盒子有高麗菜、韭菜、酸菜三種口味,每個三十大洋實惠美味;還有蘿蔔絲捲與豆腐捲,二十五元一個,看來類似麵皮但細長些,豆腐那味很有特色。

小時候吃過家附近退伍老兵做的乾烙蔥油餅,香香軟Q又帶嚼頭,卻摸起來沒有一點油。很少再見過類似作法。這家菜盒子有相近處,不論盒子或捲,都是無油乾烙,起鍋不冒煙裡頭卻熱香得叫人只想趕緊趁涼前快快下肚被燙了也甘願。

店裡還有餃子與酸辣湯,聞著挺是味道。

今天想吃蔬菜甜味,因此點高麗菜盒子,外加怕澱粉吃不夠、同樣乾烙的15元薄餅一張。盒子裡是高麗菜與冬粉絲,最得心處是以居主位的薑與居次位的蔥做調味兩角,搭上或隱或顯的蝦米味,很有吃清蒸魚的鮮甜。麵皮軟而略有彈勁,雖牙齒咬下處會黏合,不過只是略略並不嚴重,並且不會巴黏著口腔裡側,還算清爽討喜,又因為新鮮而讓人願意不去介意。

一路吃一路走;逢下班時間,人人匆匆趕路,不會有人瞧見邊走邊吃還一路呼呼燙著吹涼的不像樣。

@pasta.1

「拉扯的遊戲,要留著跟客人的舌頭玩,而不是老闆的。」

「不過我覺得老闆的舌頭不錯啊~」

星期二, 3月 08, 2011

吃花生醬的方法

首先,花生醬,或者說,好的花生醬,不是拿來抹麵包的。

飲膳札記裡頭就講啊,糖足油足的真芋泥,僅只一口,也勝過一大盆減糖刮油的假芋泥。

抹在吐司上,花生醬的口感與味道會被干擾與減弱,濃濃地吃,直接就著吃,才是個兒事。

其次是清潔問題。又分花生醬的清潔,以及食器用後必須清洗的清潔。

一般是拿乾淨湯匙進罐裡挖,但必須先仔細揩乾水分,免得微生物跑到裡頭睡覺生孩子。

吃完後湯匙得去洗洗乾淨,不過並不容易。花生醬一來帶油一來黏稠,得費點勁與細心。

也因此,花生醬好吃,但吃之前與之後的清潔工作,真不快人,對神經質強迫症者尤甚。

在吃到第五罐花生醬後,終於想到能解決上述困擾的方法:塑膠袋。

不必大,小小的,並乾且淨即可。講究一點的先往內翻,不介意的直接用外側亦可,不過反而比較不好操作就是。

手套著塑膠袋,直接伸到罐子裡挖。

先是碰觸花生醬冰冰涼滑質感,對於接下來享用一事,有助興作用。

吃時,直接就著袋子舔,可以盡舔舐盡,一丁也不漏。花生醬黏度高,牢牢附著在袋子上,邊吃邊看連續劇也不會滴撒到地。

食畢,袋子可直接丟棄大勝湯匙,省了必須清理的心理麻煩負擔。

最後,如何徹底連罐底花生醬都吃乾抹盡:燙一把麵,或QQ的冬粉甚至寬粉更加,怕死的待稍涼,不怕死的直接從鍋裡撈起即可,丟到罐子裡,拿筷子攪和攪和,若有遲滯感則隨意略加燙麵體粉體水分,但以不過度稀釋花生醬濃度之份量為限。講究者可再滴點香油麻醬甚至香菜小黃瓜絲,一碗醬拌麵也就這樣湊合湊合了出來。

星期二, 3月 01, 2011

追憶似湯

泰順街紅豆湯。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今天坐在攤車邊,貪圖這個位置可以看到食物被一匙一匙舀進碗裡,嘴巴吃眼睛也跟著吃醬。大概時間還沒到,人不多,中間空檔,小老闆賣力一遍又一遍擦拭料理台,順序清楚流暢,找錢不拖泥帶水,每位顧客必招呼到位。

個性果然造就差異,相較之下,小老闆的爸爸,姑且稱老老闆吧,真是嘮嘮叨叨,嘴巴碎碎唸唸從來沒有完。

「可以啊,紅豆湯圓芋圓花生薑汁通通都可以加,反正是你吃又不是我要吃」、「來,兩碗七百,收你一千,找你三百」、「夠不夠吃,來,再給你一點」.....

坐在攤車前,只稍碗裡空出一半,老老闆手比嘴快,嘴巴還在問你要不要,滿滿一大湯匙熱潤汁水已經舀好,高高舉起準備朝你碗裡倒下。像坐在媽媽正忙著的自家廚房邊,碗裡的食物永遠吃不完。

若男女同去,找零時,老闆會很高興地將銅板拿給女生。熱情自然,受者也像被紳士恭維,身子暖了心裡還很得意。

後來,有一陣子,進食時特別不喜歡被打擾,寧可窩在後方黑黑大桌啥也看不到地吞與嚥著。

又後來,再去時,老老闆逐漸擔任配角,運送一桶桶準備好的湯食。來回的巷道深且黑長,老老闆慢吞吞踩著自製改良踏車,仍舊愛講話,眼睛像在張望,一遇熟人就要大聲或吆喝或喇勒兩句。

至今,更少看到老老闆的身影。好在湯的熱度依舊維持著我最喜歡的高溫,而不是一般類似店裡要溫不熱那種沒勁樣。直到最後一口都還是得小心翼翼,呼呼吹兩下再嚥進。

很老套很陳腔,不過今天,我的確,在吃著熱呼呼的地瓜湯時,一直像看到老老闆舉起大湯匙,問小姐要不要再加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