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24, 2010

南半球地在北半球,之三

◇ 光復南路喜之坊:牛軋糖
對這家麵包一直很有好感。夾雜在一般路旁,上門大都是附近住戶與常客,添購目的應以日常家庭實用為主,一個又一個夾得盤子滿滿,或者媽媽同剛放學小朋友一起踏進店裡,小的認真在店裡轉來又繞去,大人在旁一直念「你到底要買哪一個明天早上吃的趕快選啦」。滿滿生活的味道。很久以前上丙級課程時「招親比武」老師說了很棒的話,大意是說一般台灣人最常吃的,還是家裡附近的麵包店,土司啊什麼的幾乎每天吃。所以我們做麵包要有良心,人家天天吃的東西,天天上門來買,就表示對這家麵包店的信任,所以我們做麵包裡頭不能亂來(不該加的東西)。

其次,喜之坊是很典型的某類「台灣麵包店」。可不是只有蔥花波羅熱狗這類從台灣早期一直賣到現在的品項喔,也有很多「歐式」的東西,比方說雜糧麵包、德國布丁、布朗尼等,但這些和Maison Kayser等較「像外國人」的麵包店又不太一樣,而是或者出於師傅的摸索或者店老闆考慮客人口味,於是成了台灣味道的雜糧麵包,台灣味道的德國布丁與布朗尼,並且還會自行融合混雜吐納,比方說枸杞紅豆雜糧麵包。

這樣的台灣味不是「台灣ㄟ店」的台灣味,也不是Maison Kayser或Paul這類「歪果仁」的台灣味,而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在這個環境下一天天吸飽了周遭的味道,逐漸成形,調配混生出來、最日常生活的味道。不論喜好,卻恐怕是當下時空台灣人最熟悉因此沒有距離的味道。

啊扯太遠了。這天買了據稱鎮店招牌的牛軋糖,圓圓比手掌略小、零點一公分厚度的片狀糖果,是無法捏成型所以長這樣嗎?18元一個,還不錯啦,完全不黏牙是印象最深刻的優點。上週烘焙展中,店家以不甜的花生粉沾裹其外給人試吃,不過我覺得原來乾乾淨淨的吃比較有味道耶~

◇ 復興南路:聖保羅
人很多,員工很多,氣質「不太一樣」,忍不住踏了進去。當天大概七點多,麵包已所剩無幾,倒是有許多糕餅試吃,都是近來市面上流行的,什麼鴛鴦餅啦、芋頭奶凍、Q餅等,試吃品切得很大方很豪氣。剩下的麵包份量都太多,所以我只是一邊試吃,一邊觀察店裡,有點納悶收銀台牆上掛「四月永和店開幕後早上七點就開始有麵包」的素人手寫海報是啥意思,「開始」還特別強調。照慣例問小姐「你們家什麼時候麵包比較齊啊?」「一天只有一班車從嘉義上來耶」從嘉義運來整店的麵包?這真的是很奇怪,不符成本也有礙味道等等等,總之從銷售麵包來說,非常匪夷所思。吃著吃著,終於恍然大悟:啊,這家就是網路上一直拿來和香帥芋泥捲相比的嘉義聖保羅啦。

不過真的很特別耶,工廠還沒有,卻不辭辛勞遠從嘉義運上來,讓門市就先開始賣了。然後店員真的很多也都很「古意」,不論是不是人也從嘉義運上來還是老闆特別挑過教過,進門前「氣質不太一樣」的感受,這下也明白了,很有去中南部玩時看到的某類型麵包店感受,熱情自在。

至於當天試吃的各種糕餅,甚至招牌重芋泥蛋糕,只能說沒有不好吃但也不特別(芋泥有新鮮啦)。自從前年烘焙展上看到各種「麻糬」原料,就是說烘焙用、已經像紅豆泥一樣有得買(還有號稱「爆不破」的),就有種喔原來如此啊的了然感受。

那我就四月再來吧。跟婆婆媽媽及OL搶麵包,我是一定搶不贏的。倒是晚上經過,騎樓的閃亮亮招牌很不錯喔,在一片「氣質」的大安區,很有閃亮三姊妹的質樸有力親切氣勢。

◇ 微風:Maison Kayser--嘎許與布里歐
嘎許(Gache):一直沒查到Gache是何許物也,只在某個部落格的一小段落「確認」這的確是麵包的一種。店牌上寫這是特別的麵粉經過怎樣長時間發酵布拉布拉。90元一個,類似產品在別家店沒吃過,素樸單純如法國棍子,但是若以後者為皮脆心軟,則這個ohmygod皮肉皆較韌,一整個很耐嚼,對口腔期未過或嗜吃麵包肉如我,相當合適對味,慢慢咬慢慢吃,這種麵包就是要來嘗麵團味道的。經過一夜冷凍,水分略乾,但嚼口還是很好,麵團老化程度還在可以接受範圍。

剩下五分之四的嘎許


另外五分之一經過一夜冷凍



布里歐:為了嘗味道,我買基本款,35元一個。但是呢,我是不知道布里歐「應該」是什麼味道,不過當天買的,卻是我吃過所有店的布里歐中最不好吃的,也是我在該店裡目前吃過最不好的。以這樣重油重糖與蛋的麵團,嘗起來卻相當乾,放到第二天,那更是乾了。一直在想,以該店水準,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麵包,應該是當天哪個製作環節有點狀況。不然就是我井底之蛙,不曉得布里歐本來就是這樣。改天要再買一次。

灑了珍珠糖、氣質高貴的美麗布里歐


經過一夜狂歡妝花到不行憔悴到極點的貴婦。ㄜ....很乾很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