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01, 2009

山東 / 韓國館(?):「富得好」與「大韓門」

每次去麵店,通常都點酸辣麵或大滷麵,以其多非肉類配料(不太吃肉如我,可以希哩蘇嚕吃得好過癮,不必忙著挑掉或掛慮不想下肚的肉類)、湯水又因為勾欠而嚐來清爽(跟健康無關,純粹不喜歡肉類清湯入喉的油膩感)。

吃多了不免發現,在台灣,這類麵食館,常常有「山東與韓國交融」的現象。我對這不懂也沒有研究,以下純粹個人觀察與隨便亂講。

因為地理因素,在中國大陸山東省有不少韓國人,這我知道;但台灣這邊又有什麼源由呢?我只觀察到這類「魯韓交融」的店,其大滷、酸辣等麵食一來常用海鮮為料;二者多一碗碗現煮(說「現炒」可能更適宜,因為是以先爆炒後加高湯或清水煮成帶湯澆料),和台式(或川式?)一大鍋湯料先熬好,待客人上門再煮麵擱碗裡撈幾大匙倒上不同;三者,菜單上還常見海鮮煎餅、石鍋拌飯、辣湯飯等吃食。可你說它是兼賣山東麵食的韓館子嘛,又不大對,以其如前述數項名字如韓式吃食的品項,做得味道又跟純粹韓館子不同。

從中和過秀朗橋下到新店,右轉中正路,看到7-11後再約莫兩、三家店鋪,就有這麼一間神奇館子。最早因為在附近上班,被同事帶來吃;雖然離開好久,近來每週末仍勤奮報到。

這間「富得好」店,外觀不甚起眼,內部也不怎麼樣,桌椅很多但人數真是不多,常常很替老闆擔心。第一次上門,除了驚訝「海鮮煮的大滷麵」,印象更深刻是非常大的份量。不過也只有第一次被嚇到,後來每次連湯都喝得精光。


料多,勾欠清爽且帶絲絲蛋花


這次邊吃還邊默記:不算爆香的洋蔥,共有高麗菜、青江菜、豆芽三種菜類,及花枝、蝦仁、魚片、蛤蜊四種海鮮料


紅茶每位客人一進門就奉上,海帶小菜(我也吃過芹菜干絲)則好像定食以外的都會附贈


麵條是略帶捲曲的拉麵,不是彈牙到會害怕自己吃的是否來自什麼高科技產物,但口感卻非常好,不太軟也不過生硬,而且就算慢慢吃到最後也不會糊掉

每次這100元一碗公的大滷麵送上來,每次都心想「我一定吃不完」,然後慢慢先吃很多很多的青菜,中間搭配也是很不少的海鮮料,偶爾吃口麵喝口湯,邊玩邊吃,從來沒有因擔心麵糊掉而必須趕快吃完的匆促與壓力。啊當然每次最後也都證明自己「果然很厲害」。

那天並點了海鮮煎餅與炒高麗菜。還另吃過炒空心菜,覺得老闆最了不起,在於大蒜切成小粒爆香,滿滿散落菜葉間,但香氣有,吃完後卻不會數小時嘴裡留有久久陰魂不散的可怕味道。60元一盤,按坊間價,份量也是不少。

那天吃的高麗菜,蒜香中帶菜的甜味;湯汁夾水夾油,適口舒服。

海鮮煎餅送上來,不改豪氣,130元,好大一盤。


老闆除了切片,還一層層疊著,好看又好夾


很滿足誠意很夠的份量


橫切面照;小小白白長方形是花枝


隨餅附上多醋少許醬油及芝麻的沾醬(只顧吃,忘記有沒有辣椒了)

海鮮煎餅一貫店裡「豪氣份量,細膩手法」風格。除了有許多蝦仁與花枝,餅體中均勻又滿滿夾雜切細絲的紅蘿蔔與韭菜(吃完嘴裡同樣味道不會太重喔,真厲害不知道老闆怎麼辦到的),有用油用鑊的煎火香氣,餅本身卻意外偏柔軟清爽,一點都沒有通常吃完這類餅會在舌下留有的油味膩味,表層焦黑黃的部分完全沒有苦澀味。如果打說明,蔥油餅用略重油煎的通常偏膩偏硬,用輕油烙的略乾偏軟;這家的海鮮煎餅口感大概介於上述二者之間,而且剛剛好,不太硬、不太軟、不太濕、也不太乾,總之就是「很好吃的東西」就是了。

大概30分鐘不到,全部解決。


完食!

這家店我還吃過蛋超多超香的天津飯(本人特愛吃蛋 ^^),以及油潤滑嫩卻不膩口的炸雞(好像叫乾烹雞吧?)。其實好幾次想點炒菜配白飯,但都思忖怕吃不完而作罷。

這間店用料算中間偏上面一點點點,但因為老闆炒功了得,B咖的食材經老闆在廚房一點都不匆忙但動作很快地料理,上桌時已經快有A咖水準了。小菜與紅茶就普通,不過至少我吃了這麼多年,肚子從來沒壞事。

今年過完年,大概老闆也覺得店鋪應該刷刷臉,我自己觀察,店裡燈管似乎換新也增多,整間店亮了不少,牆上也多了些之前沒見過的畫。至少有誠意了。

喔,對,還沒說「韓國山東館」。這種就是反過來,感覺應該是韓國館子,連烤肉都有,但卻有「炒碼麵」這類和山東大滷頗像似的吃食,只是味道上比較像韓國口味。不過有時候混雜血統中誰多些誰少些對顧客來說基本上沒影響,食物味道與老闆誠信才是重點。再前些天吃師大夜市的大韓門,先點了各120元的牛肉辣湯泡飯與蔬菜拌飯,味道可以,份量也可以,附送的小菜也可以,但基本上就是「可以」,不會讓人有驚豔、或覺得「下次非再來不可」的衝動。尤其最後加點「沙拉棒」,菜單的確標120元,但送上來「8根中指體積的小黃瓜,8根食指體積的胡蘿蔔,6根無名指體積的西洋芹菜莖,四片直徑約掌心寬度、拼起來成兩個中間有洞像甜甜圈的罐頭鳳梨,一小疊美乃滋類的沾醬,及一小杯讓客人自己舀的紅色似甜麵醬醬料」。降120?我傻眼了很久,雖然蔬菜棒還算新鮮,但這樣50元我就很反感,還120?本來我一直想,以其他吃食和老闆殷勤態度來看,說不定老闆是依人數與點菜量,怕吃不完而體貼地自動調整蔬菜棒份量,「所以會少收一點錢吧」。

結帳時,答案揭曉,蔬菜棒的確有便宜一些:100元!當場發誓,一定公告天下,而且再不上門。

置物櫃、海尼根,還要把它鎖起來

新店家樂福某處面向某層手扶梯的置物櫃,被海尼根包下做廣告,怕有一、兩年。第一次見面就非常喜歡,不過一直到這陣子才剛好有機會用相機拍下。

置物櫃面對手扶梯呈L型;當顧客緩緩從手扶梯往下移時,眼前先是一片綠,然後才慢慢看清楚前方綠綠的究竟是啥玩意兒


隨著一步步往下,逐漸看到右手邊也有一塊


從照片看可能不清楚,但每三個一組酒瓶的圓圓瓶身,都環環繞了兩、三圈以捆酒瓶來說實在太粗的鐵鍊。


酒量不錯但是不喜歡喝啤酒的姑娘我,因為這個裝置廣告,對海尼根稍稍有些好感。

東客的鄉村麵包



其實這在東客麵包店是買不到的。

會發現這個樸實大傢伙,是有次出於逛麵包店習慣、在新光三越信義店A4地下層東客專賣三明治的攤子「仔細閒逛」時發現的。初初印象,一來有大大厚實模樣,二者和東客麵包店產品的價格相較,它實在比較便宜;至於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想通。

在經歷去年原物料高漲、麵包店倒得很厲害的時期,本來很喜愛的東客與Johon,常常引人傷心:許多原本又大又實的麵包,瞬間縮得厲害,配上本來不算太貴的定價也同時飛漲,而且向顧客說明飛漲的理由實在太「路人皆知」(原本好端端安安靜靜,卻刻意強調某種麵包食材「哪裡哪裡好」)。身為粉絲如我,與其說是為了抵制麵包店的不合理定價,更確切,是和麵包店相互的信任與喜愛遭受打擊,被傷了心。

對東客的認識從台北站前店開始,那時最著迷它的小法國麵包,圓圓20塊一球(現在好像30吧?),表皮酥韌內裡柔軟紮實。後來漸漸發現不同分店的東客,經營也不太一樣。比方說我最喜歡南西店的東客,除了到晚上八點都還有不少麵包販賣,而且種類較多,試吃也大方;同樣時間到台北站前,只會看到零零星星數樣躺在上墊玻璃紙的幾個麵包,以及通常懶懶散散顧聊天的店員。後來如何迷上Johon,又如何經歷上述的打擊,留待後話。

總之呢,這個在東客三明治攤子才有的鄉村麵包,個人相當推薦。除了價格經濟實惠,而且清爽健康,非常飽足,口感偏柔軟卻有良好韌度。上週上門,買到的是前一天的,我猜有再烘烤過吧,不過以隔出爐將近24小時的麵包而論,只有加分沒有扣分。同樣50元,富利得利的工藝麵包口感過乾鬆,吃完會有空虛感;但東客這款鄉村麵包又軟又韌食,下肚後很滿足,雖然同為偏鹹味的麵包,但含鹽量顯然比前者少多了。

超好吃營養三明治

上星期某天的下午茶是營養三明治。

一者怕胖二者不喜麵包過於油膩,向來對營養三明治、日式咖哩麵包等興趣缺缺。這天點心送來時肚子一點都不餓,擱在旁邊想說掙扎一下,不料同事們頻頻稱讚。將近七點,肚子總算空了一些,拿去微波爐慢慢加熱至略略燙口但不能一口氣直接吞下的熱度。起初只輕輕咬一口,然後就狼吞虎嚥起來,體會到什麼叫「好吃到連舌頭都想吞下」。媽啊,這營養三明治真優,麵包咬來絲毫沒有油脂泛溢,內餡清爽又有味,每樣個性鮮明卻又融為一體。最特別有滷蛋切塊與應該是嫩煎荷包蛋絞碎約莫0.5公分見方的碎蛋塊,滷蛋的醬油味及略帶Q韌口感,與小碎蛋塊的鹽味及軟滑,分得清清楚楚又相互搭配得宜。

為了知道「這個食物是什麼味道」,寧願對滿腹、健康與身材等讓步,覺得自己有進步!

KUSO ART

在華山的奔牛節,超有牛奶fju的豐力富奶粉廣告裝置


一樣是奔牛在華山時,很多人喜歡的牛肉麵牛。雖然個人覺得有點殘忍(像傳統菜市場,雞販宰雞販售切剁處理好雞塊的台子,正正在塞滿活雞的雞籠上),不過效果真不錯。多數人應該是莞爾一笑吧。


照片中人與我無關。不過這位怕是高中生或剛上大學的老兄實在有點白目,和同伴輪流照相無妨,卻硬卡住這個位置有夠久;當天稍晚有事,只得將他入鏡;能夠按耐想巴兩下的情緒,連上前說兩句都沒有,本姑娘修養實在有長足進步。順帶一提,畫面中的麵條,是軟的喔;部分蔥花不知道本就如此設計還是被玩壞了,觀者可以自行移動。


當代藝術館忘記是「小碎花步」還是「X放肆代」的展覽。此圖為整附作品共十數張之一,主題內容是講國術拳法之類。不過因為我是武功的門外漢,完全無從判斷畫者此作究竟任認真真或者存心搞笑。


底下兩幅是當代藝術館忘記的「X放肆代」展覽。沒有慧根如我,只覺照片中公仔可愛,但至今仍沒參透把這些矮胖娃娃關在騰空嵌牆壓克力箱子的用意為何。



AUDI的汽車廣告。包住整棟建築物外窗。除了蜥蜴是四隻腳、轎車也是四個輪子,其他關連?不過那隻蜥蜴實在很讚,忍不住再放一張照片。

富利得利的工藝麵包與FLVOR FIELD的BISCUIT

上週三晚上的課,異常想睡,沒辦法,只好拿出色筆在筆記本上塗鴉起來;為了給老師捧場,每畫一陣子還要抬起臉,對老師點點頭。其實我都有在聽啦,但是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足。


BISCUIT的杏仁粒其實是奶白色,但本人功力有限,工具有限...

富利得利的麵包大概十年前就在天母吃過。那時還住新竹,每回來台北玩耍,尤其到天母,簡直向朝拜聖地般激動,到處吃蛋糕和麵包,也每每扛回好幾袋打算放冷凍庫的戰果。後來知識稍稍多了一些些,加上搬來台北,對天母的崇拜再沒那麼高,卻很難忘記那時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老實與興奮。

現在開在公館的富利得利不知是否如馬可波羅,特意想搞特色店,所以整間店以貝果(begal)為主,及一些簡單的"歐式麵包"(薰衣草、雜糧)等。近來似乎也想將德國香腸推成主力。

理想和市場幾乎是每個做生意都必須修的課題。如果沒記錯,公館這間剛開幕時,擺出來的產品更「不市場」,很和我的胃口倒是。為了表達敬意(非常真誠!!),刻意在結帳時向老闆娘搭話,除了確認這家的確是小朋友時代曾經遇過的店,也向老闆娘加油打氣,「要撐下去啊~」

至今開了約末10個月(?),店裡生意不惡,但一來價格其實略低於市場行情,二者比較像"歐式麵包"的(就我而言),只剩下工藝麵包。有達到老闆預定的目標嗎?不清楚,我想老闆也不會跟我說。

其實我很少吃店裡的猶太甜甜圈,身為貝果,其太過鬆軟適口。還比較常吃工藝麵包,不過總覺其「新鮮」的分數大大高過此類麵包該有的韌度、口感、重量與厚實度等;尤其我常常晚上八點上門,買到的麵包表層已乾得厲害,內部的濕度也不是太好。我不是專家,所以只能胡說八道亂猜:為了讓更多大眾接受,富利得利老闆因此在價格、原料用量、口感等,都往較「輕與軟」的光譜偏去。健康是健康,但吃來總有些失落。工藝麵包應該是店裡最紮實的傢伙了,但每吃完四分之一總感到飢餓異常,要是二分之一下肚,勉勉強強能撐三、四小時。不過公平地說,富利得利已經表現差強人意;新竹頗有名氣的「柑仔店」所產麵包,至少在我離開新竹約莫四年前,好吃是好吃,用料應該也還可以(不能打壞、更為了宣傳作為主力的各式有機食品),但更偏油、軟,更像「假歐式麵包」。

FLAVOR FIELD是天使主管請的。我平常很少吃這個,無從比較,只知道應該是很硬的。單單就下肚的四片來說,沒預期硬與實,但「硬脆度」卻很不錯,有可能偏濃重口味的巧克力(還是可可?)與杏仁粒走清爽路線,很春天,新鮮清淡卻好吃易入口,我大概30~40秒解決一片吧。嗯嗯,「樂活與都會」的餅乾。會推薦。